是否进口否
厂家(产地)张家口
类型标准料
特性级别耐磨
用途级别食品级
冰蹴球比赛的场地与器材场地:蹴球比赛场地为10米×10米的正方形,地面可为略带沙性的土地或草坪,有条件的可用像胶或塑胶类地面,要求地面平整,无障碍物。场地各线、区规格如下:
(1)场地面积:10×10平方米。
(2)中心圆:在场地,为一个半径2.4m的圆圈。
(3)停球区:在场在正中心,为一个半径20cm的圆圈。
(4)发球区:在场地四角,每角一个,为50cm半径的扇面,按逆时针方向编1、2、3、4号发球区。
(5)线宽:场内各线宽度不得超过,边线及各线段均为场内和各区内的一部分。
(6)场外四周至少有1m为无障碍区。
冰蹴球比赛的场地是一块长12米、宽2米的长方形冰面,场地两端为双方队伍的发球区,中间圆心是得分区,场地两边还画有发球限制线。比赛用球为半圆形的塑料球,球体下方装有金属底座。
比赛开始前,参赛者先将一个下方带有金属钉的“冰爪”套在左脚上,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戴上“冰爪”是为了防滑。比赛开始后,参赛双方依次各发出5个球,以占据圆心为目的,内圆计5分,中间圆计3分,外圆计1分,累计得分多者为胜。
只见一名队员先是伸出左脚固定位置,再把右脚踩在冰蹴球上,轻轻一踢,便将球推到了场地圆心。比赛每四局为一场,比赛中,两位球员要研究每一个球的轨迹,用心计算如何去踢。

冰蹴球起源
据说这与一位格格有关。乾隆皇帝有位格格一生下来右手就呈半握拳状,一直伸不开,大家称她为“佛手公主”。当她看到宫中姐妹兴高采烈地玩嘎拉哈(耍羊拐),自己却因是“佛手”而无法参与时,心中闷闷不乐。乾隆命内务府大臣海望想办法让九格格开心起来。海望到民间察访,发现“踢石球”运动用脚不用手,正适合九格格玩耍,便报知乾隆。得到乾隆恩准后,宫内太监就陪着九格格踢石球玩了。九格格后来嫁给权臣兆惠的儿子格兰泰,家住什刹海畔大翔凤胡同,于是把踢石球的游戏带到了什刹海。
直到清朝末年,醇亲王府还保留着这一活动,王府太监们平日在平地上踢石球,冬季就在冰面上踢冰核儿。随着时间的推移,冰蹴球虽然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冬季儿童“踢冰核儿”又成为了民国时期的冰上热门游戏。不过,踢冰核儿的活动也在什刹海消失60年了。
早年间什刹海冬天打冰会剩下很多碎冰块儿,孩子们就捡来踢着玩,直到上世纪80年代,在北京怀柔的喇叭沟门、顺义、卢沟桥地区的农间,还流行着踢冰核儿。遗憾的是,后来这一运动在京城渐渐消失了。而现在这一传承300年的体育运动正逐渐回到世人的视线,成为北京市民冬季活动,古老的体育竞技重新焕发了生机。

说到冰蹴球,资料显示其至少有300多年的历史,这是一项具有浓厚北京历史特色的体育冰雪项目。据北京市文化交流中心副常建忠介绍,关于冰蹴球的起源说法有多种,不过其中主要的说法是冰蹴球源于“踢盖火”的游戏。所谓“盖火”就是旧事盖在炉口压火的铁器,呈圆形,中间凸,顶端有孔。相传,当年乾隆皇帝的女儿和硕和嘉公主出生后,由于手指间有蹼相连,呈现佛手的形状,因此又被称作“佛手公主”。而随着公主的长大,她每每看到其他人玩各种游戏时,自己却又无法参与,所以便闷闷不乐起来。后来,乾隆皇帝见状,便命内务府大臣设法寻找一些不需要用手就可以玩的游戏,以便让小公主开心起来。后来大臣发现人们在冰上“踢盖火”的游戏不仅不需要用手,而且非常具有乐趣,很适合小公主游戏。于是在得到乾隆皇帝同意后,宫内的人们便在冬天陪着小公主开始玩“踢盖火”的游戏,也就是从那时起冰蹴球开始流行起来。

北京市届冬季运动会是我市举办的全市别的冬季项目综合性体育盛会,共有来自全市16个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燕山地区以及、卫生、残疾人等行业系统工会的5700余名运动员参赛。本届市冬会分竞技组和群众组比赛,群众项目共设包括冰壶、冰车、滑雪、冰蹴球、大众冰雪趣味在内的5大项10个分项。
比赛用球
比赛用球直径10厘米±02厘米,重量920克±10克硬塑实心球。球分两种鲜明颜色,分别标有1、2、3、4号,1、3号为同一颜色,2、4号为同一颜色。
http://sarah225327.cn.b2b168.com